疫情,把校友凌子奔向母校的脚步挡在了半道上,这点阻挠还真把我们这些地质人的韧劲给激起来了。疫情结束,缓缓神儿,凌子又出发了,看校友们的报告,凌子已经走过天安门,离宣化——他记忆中的校门越来越近了。
决定从楚雄出发回母校,是凌子退休后开始筹划的人生大事。从校门走出后,工作—生活—生活—工作,退休后,生命中最大的主业少了一个,我猜,他回母校除了感恩,还有问道。
注视凌子也观照起我自己,中午接到姐给我发来潘大成的文章,不禁感叹,凌子这事真牛!大成感动了,我也为之感动!跟着凌子的脚步去膜拜宣化的还有那么多校友,我们一起大步走在这个美好的阳光大道上。
怀念宣化母校的我们,都生长在在中华大地上唯一一段太平盛世之中,历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制发展到新中国,学友大多数生长在农村,非常奇妙地感受到原始农业、传统制造业快速发展到信息社会的多彩现实。我们生于艰难的上世纪末,人生的信条就是生活和工作,没有职业的生命似乎没有了意义,在很多退休者规划下半场的时候难免陷入迷茫,凌子选择了最艰苦却也最有根性的方式——万里归途,回到母校。凌子徒步不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的徒步,我欣赏阿甘。除去对母校的情感和对祝愿母校越来越好之外,我对寻根是一个抱着不执念态度的人,对于个人、成长、走向远方、走向高处,当是义无反顾。
图为赵松波先生在深圳荔枝公园作的汉字装置艺术展
人生,没有回头路,未来,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算一步。我们学校有经管系,大多学习过国民经济的同学,对计划经济都深有感触。2023年,不单是科技领域提起“硅基生命”的元年,也是中国经济结构大变局的元年,新时代,老路一律不再。跟我较劲说社会生态的底层逻辑没变,社会关系的规律没变,别怼我,不聊这些。凌子走向母校的过程中,像一粒石子砸向平静的水面,激起无限涟漪,我相信,其中滋味,所有被带动的,各有所得。
图为赵松波参与推动的惠州岩茶产业目前已初见成效,成为惠州乡村振兴的标杆,也是惠州地方名片,《惠州岩茶标志》亦为赵松波设计。
我们扬弃寻找岗位,寻找意义的价值观吧,意义不存在课本、校园,而是普遍地存在于生活之中。人生把自己的健康调整好,把快乐作为方向,在过程中寻找过程,脚踩西瓜皮,滑向那里是哪里,不问西东。
凌子只想自己走,只想跟校友知会一声,只想沿途见见校友,没成想,一路激扬,一路青春嘹亮。看,这一路未来充满的不确定,不要你做多什么,只要是积极的行动,就能丰满自己,还能顺便成为光,照亮他人。
【作者简介】
赵松波(甦子),瀚林管理智库专家,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1966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推动并践行“一生二世”终生人生发展观,传播当代人的知性生活美学,一位始终对世界、对社会用新鲜时尚语言去描述、去表达并提升为方法论的学者。国际生态文明甦家(北京俱乐部)学派代表人物,精通茶学,擅长中国书画与陶器艺术与实践,还是非遗中医技艺三通疏筋第五代传人。2015年后,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融入社会,成就始终伴随社会发展、享受社会福利的完美人生。以最饱满的精神与热情投入工作、生活,笃行当下,乐于与新青年、新思想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与新生力量互相成就。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本网。图源河北地大校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本网出处。商业转载请获得本网(service@hanlinglobal.com)授权后合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