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九号到达宣化的那天晚上,见到了徐湘煦。
一见如故的他拉着我去他们秦皇岛校友那桌,挨个给我介绍。可惜我除了王晓玲外,其他的一个也没记住。
他加我微信是去年从楚雄出发几天后的八月二十二日,应该是全国校友中加得最早的。他和我同年入校,只不过他是财会班我是劳资班。
图为凌子和徐湘煦
返回学校参加校庆,宴会时和徐湘煦竟然都坐的十七号桌,一切皆是天意。
去年十月十二日,走在湖南桃花源镇的路上时,他微信发给我一首歌。开始以为只是推荐的一首歌罢了,也懒得去听。除了走路,其他的都与我无关。晚上躺床上打开微信,看到他说这首歌曲是为我徒步回母校写的,他作词曲,秦皇岛校友们演唱。我如此一个普通人,竟然有人专为我写了首歌,顿时心里莫名地激动起来。忍不住反复看了好多遍,听了好多遍。听着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引曲,看着视频中闪现我一路的照片和视频,顿时眼泪流了出来。
这几年来,年龄渐渐变大,泪点也越来越低。
转发给媳妇,媳妇再转到我们楚雄共同的几个群里。好多朋友便纷纷发信息给我:凌子,你这次徒步回母校真值了!
我们如此平凡的人,哪里敢想一生中还会有属于自己的一首歌曲?
吃饭时,他说:“凌子,和我去秦皇岛吧,那些为你而歌的校友们都想见见你。”
这怎么能拒绝呢?
参加完校庆,下午就和他赶到了唐山。我先回我曾经实习过的五队看看,而他却是要等着我,接我回秦皇岛。
在唐山的两天,我从晓玲口中知道了他从前的很多事。
上学的时候,他在班上属相当帅的那种男生,还很有文采,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样样拿手,这定然是女孩子们的最爱。于是理所当然便和一个漂亮女生开始了相亲相爱,但工作后很快分了手。
那年春节,他一个人独自跑来五队过年。我打趣问晓玲,是不是专门为她来的,她打死都不承认,笑着说他过年回新疆老家太远,又没地方去,是来疗伤的。
我本想再打听他的故事,又怕晓玲笑我八卦,只好作罢。
那年我刚到单位报到,被机关人事科抽在四川攀枝花钻机上当钻工。下午六点去工地,清晨八点下班。爬塔下塔,起钻下钻,感觉日子是如此的漫长,可又不得不一天天熬着。
好不容易熬到春节前三天,科长打电话给我,说没有人轮换我,只能让我再坚持坚持,万般无奈发了个电报给母亲,匆匆赶回老家过年。这段时间和他有点相似的是,那时我也在日思夜想班上一个女同学。不同的是,他们是真恋而我仅是单相思。
图为凌子和秦皇岛校友们
到了秦皇岛,湘煦召集了十多个校友为我接风。吃饭的时候,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唱起了这首《尼康果达拉》。
歌名彝语的意思是“你从哪里来”。
湘煦说:“你从彝州走来,你家又是彝族,用彝语来表现最合适。”
可是,跟着大家唱的时候,我竟然唱错了好几处。一手搂着湘煦一手搂着师弟张欣,眼泪一直在眼眶打转,也不知道他们看见没有。
正如湘煦这首歌开篇介绍的:这是一个母校与学生双向奔赴的故事,一个学子朝圣之旅,也是一群校友的燃情岁月。
故而,这歌不仅是写我,更是写给母校七十年来毕业的每一位学子。
我知道,人如果不是真爱过,没有从心底被感动过,绝不会写出这么动情的歌。
【作者简介】
凌子(王桂林,1967年7月出生)。云南省宜良县草甸乡人,1988年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经管系劳动经济专业毕业。原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人力资源部主任。经济师,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2022年8月退休。2022年8月13日从云南楚雄彝人古镇徒步回母校旧址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11月12日因特殊原因返回云南。2023年8月13日再次从彝人古镇出发,于10月9日到达宣化。共计徒步行走3636公里,用时149天。宣化区政府授予其“宣化区荣誉市民”和“宣化区宣传大使”称号。
编辑:孙畅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本网,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本网出处。商业转载请获得本网(service@hanlinglobal.com)授权后合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