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小知识:腊八节

2025-01-07 10:08 编者及诵读者:牛丽君
二维码

腊八节20240117-01.jpg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称腊八。“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史学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的冬祀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

腊祭仪式是古代年尾的一个重要节日,唐宋之前非常兴盛,唐宋时期腊祭之日的地位开始下降,分化成了两个节日,一个是具有浓郁佛教色彩的脂八节,一个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在哪一天,也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成为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唐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加上佛教的推波助澜,腊八节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宋朝时,进一步稳固地位,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由此成为腊八节的主要标志。因此,“腊八”这个节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腊祭原因以外,与后世的佛教传说也有很大关系。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比较认可的是源于佛教文化。据史书记载,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传说释迦牟尼出家后,苦于修行,在饥饿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这个日子换算成中国农历,正好是腊月初八。佛门为了弘扬此事,宣称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这一天施粥扬义,弘扬佛法,举行各种浴佛活动。因而腊八又成为了佛教的“成道节”。佛祖成道日煮粥祭祀的活动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节俗。由此,我国固有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内涵和风俗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


腊八节20240117-02.jpg


最初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腊八这天各寺院都做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这一天在佛寺还有许多纪念活动,这些活动中特别是喝腊八粥一项,逐渐普及民间,成为大众化的民俗活动。


腊八节20240117-03.jpg


今天的腊八粥和佛家腊八粥相比,更加色美味香,还象征吉祥福寿,喜庆丰收。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因地域和年代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大多包括米豆和果品两类,而且有寓意,像百合代表百事和睦、桂圆表示富贵团圆、核桃意味着和和美美。不管各地过节的方式差别多大,也不管熬粥出自何种缘由、用什么配料、是甜粥还是咸粥,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延续了上千年,至今都未改变,冬日里传递的温暖情怀也从未间断。

随着饮食健康养生文化的兴起。如今的腊八粥演变为民间传统习俗,加入五谷养生法而流传至今,成为这一天大家都会喝一碗的保健养生粥。全国各地也在喝腊八粥这个习俗之外,增加了不少其他各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比如腌制腊八蒜等等,于是腊八节的文化内容逐渐被丰富充实起来,腊八由此被赋予了不同于其它日子的特殊意义。


腊八节20240117-04.jpg


腊八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春节即将来临的第一声讯号,它拉开了春节大戏的序幕。传承到今日,不仅是人们对过去一年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的感谢,而且代表了人们期待新的一年事事顺心的美好愿望。


【 诵读者:牛丽君简介 】


牛丽君.jpg


牛丽君老师,瀚林智库专家,瀚林文化首席朗诵官。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英国Huddersfild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高级讲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与教材研究专家。从教30余年,主编、主审及参编多本专业英语教材及教辅参考书,获得多项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

牛丽君老师业余爱好朗诵、舞蹈,近年来活跃在朗诵及文化传播领域,以声音传播文化。牛丽君老师诵读作品详见:www.hanlinglobal.com。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图源网络,感谢源引网站!侵删!本网仅提供文字及图片内容刊载。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