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期供需波动频繁,半导体产业得益于更多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年化增长率预计达到7%至8%。那么,半导体企业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才能实现这些增长目标?每家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不尽相同,但是所有企业均可从六个举措中获得发展动力。
第一,技术领先
半导体企业一直追求速度更快、性能更强的芯片以及最新的生产设备,它们是利润之源。拥有最独门的技术和产品的半导体企业,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跨行业分析发现,半导体产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占比(以销售收入为分母)仅次于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保持技术领先的主要做法包括:聚焦最新技术的芯片以及造出它们的设备、“超越摩尔定律”的差异化速度、更出色的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
第二,果敢的长期研发投资
半导体产业的研发周期很长,有些产品研发时间甚至超过十年,因此半导体企业一般不会追求短期回报。历史地看,有些国家的政府挺身为半导体研发注资,毕竟绝大多数上市企业难以忍受这么长时间的投资。尽管不少圈外企业质疑长期投资的正当性,半导体产业内部的企业却收获了长期投资催生的超级回报。例如,荷兰阿斯麦尔(ASML)公司就在17年里投资70亿美元开发了极端紫外平版印刷术,现已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第三,更强的韧性
半导体企业与其他行业的诸多企业一样,正在制定新型战略以便奋力应对新冠肺炎危机触发的巨大颠覆性危机,包括供应链问题和需求转移。疫后仍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将继续保持不稳定态势,要求企业具有更强的韧性。半导体市场供需错配很严重,那么半导体企业可以灵活转产以应即时之需。比如,欧洲市场急需20纳米制程的半导体产品以解汽车行业和工业应用的燃眉之急;而美国市场对于小于7纳米制程的产品需求非常旺盛。那么空余出来的产能就必须有的放矢。除了解决这些局部市场的不同急需,这些动作还可带动改善供应链韧性、降低不同局部市场之间的依赖性。
第四,强大的人才供应渠道
半导体对于产品差异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电子企业和汽车配套企业正在加速将芯片设计迁回企业内部,以便增强量身定做能力和打破供应瓶颈。这些举措将使业已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越演愈烈。同时,随着半导体功能增加而使芯片设计愈加复杂,企业就须增加人手。五纳米制程的芯片设计最为困难、耗费工时最多,需要增加的劳动力数量显著上升。因此,半导体企业提前储备生产技术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将是明智之选。不过,近年来,半导体行业的人才吸引力低于高新科技和汽车行业,失分项包括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职业发展机会、多样化与包容性。这些方面亟待改善,其中之一是强化自身的品牌知名度,过往均被终端企业品牌所遮蔽;其二是在劳动力急缺的市场上与学术机构密切合作,比如支持学习项目或者为课程提供实践指引,后者的毕业生就更容易掌握半导体行业稀有的专门技能。
第五,生态系统能力
芯片设计日趋复杂、供应链转换日益频繁、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使得半导体产业内部建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与下游客户密切合作已经司空见惯,比如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部品供应商已与半导体企业紧密协作,开发专用的解决方案。还有一种新建的生态系统,其中一家企业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通用初级组件,下游客户得到许可之后进行后续开发,从而取得共赢。半导体企业还可与学术机构建立知识产权的联合体。若干家企业组成研发联合体,已有不短的历史,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规避其中一家独自研发出来的技术不能融入其他企业的技术体系之风险。除了这些联合体模式,收购兼并也是一种建立生态系统的常见且有效的模式。
第六,更大的产能
鉴于市场需求长期旺盛,半导体企业扩产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需要在投资增加和成本降低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比如,在已有一组晶圆厂的地区新建一个晶圆厂可以节省成本,因为便于招到员工和获取必需的资源(土地、能源、水源)。另有一种节省成本的做法,就是与设备供应商提前协商,尽量缩短设备故障检修和停机大修的时间。
尽管半导体产品可能隐身于终端产品之内而难以外显,它们在当前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未来十年将是“半导体的黄金时代”,前提是这个行业的各类参与者千万不要白白浪费送到眼前的大好机会(内容编译自麦肯锡专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编者摘译自麦肯锡资料。所载图文出于学习、交流之目的。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网及作者获得授权后引用。若本文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编辑联系(service@hanlinglobal.com),我们将立即更正、删除。
【作者简介】刘海波博士,瀚林管理智库专家,瀚林国际首席增长官(CGO),深圳海博旺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是一位富有国际视野的管理思想者,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是一位具有头部企业全面管理经验的实践者。他综合集成境内外优质资源,服务各类进取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