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九州铁道纪念馆,我看到了我的梦寐以求。
在异国他乡,不求拥有,只求享受,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几个火车模型,连续往返N多个圈,方才罢休。
据说,这个被日本人称作是“揪住心田”的火车展览馆里,“揪心”是必然的。
铁路是什么?
当年,铁路是现代化,铁路是工业高速发展,铁路是观念和思维的跃进,铁路是文明水平的提升……而且,我们不能否认铁路在日本国民经济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其不去看它的具体数目,仅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国家不能把铁路仅视为单一的运输手段”这个讲法,即可理解为,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铁路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
拥有7,000多个岛屿的日本,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千岛之国,而连接日本最大的四个主岛之间的交通,以往主要靠船只。
关门海峡隧道
北九州门司港,位于九州岛的最北边,这里,关门海峡隔开了日本最南边的2个主岛---本州岛在南,九州岛居北。这里最著名的,也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可大书一笔的是:建成于1942年的连接本州下关市和九州北九州市之间的这条长6.3公里的海底隧道---关门海峡隧道,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条掘进式海底隧道。
关门隧道的建成改变了这一状况,也为日本其他几个主岛之间的交通提供了样板。现在日本新关门海底隧道全长:18.713公里,其中海底区间长度:880米,最低海拔:海平面下66米,隧道坡度:18/1000;轨距:1,435mm;电化方式:交流25,000V・60Hz;轨道数:双线;设计速度为300公里每小时,这已经是第三条关门铁路隧道了,1970年3月开工,1974年4月建成通车。
图解: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修建此海底隧道,下行采用钻爆法,而上行则用的是盾构法。
铁路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会那么重视日本的铁路发展?因为它一直是海外热潮,比如,2014年,美国CNN的日本官网策划的“50个理由让东京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城市”的主题活动,头版内容便在“世界前列的铁道建设”中,详细介绍了东京铁道的便利,其重要性由此可略见一斑。
相比于公路,日本铁路建设更具优先级,例如,东京就是由铁路建起的城市,日本其他大城市在这方面,同样不逊色。铁路完善了城市交通处理能力,地铁、国铁和JR(Japan Railways, 日铁)承担了城市自身及城市间的主要交通任务。
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次造访日本,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日本的轨道交通路网如此发达,列车运行如此快速、如此准点,轨道交通以城市动脉的功效保证了日本商业和社会运作的方方面面。的确,日本铁路是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交通工具。
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日本的大部分国土为山地, 所以它的人口和产业都集中在沿海岸线的狭长平地上。正是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 促使日本选择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保证快速、安全和大量集中地运送旅客。日本所进行的多种铁路技术革新及相应的经营管理改革, 特别是日本铁路首创的新干线铁路, 对日本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铁路的影响
19世纪中叶,日本与其巨大西邻一样,被迫开放国门。此前有1825年英国建成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充分展现了铁路运输量大、速度快、全天候运行的优点;40年代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传入日本,而这些消息主要是从当时在日本活动的荷兰人那里得到的。
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舰队前来要求日本开放国门)之后,日本人认识到外国与本土之间宛如天堑的巨大差距;而同年8月22日,俄国海军四艘舰船来到日本港口长崎,要求日本改变闭关锁国的现状。当时,日本幕府政权派出的谈判代表在俄舰上见到了蒸汽机车模型。他们完全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叹和好奇,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成果所征服。
直到后来,即1854年2月,美国海军准将率舰队来到江户湾(今东京湾),与日本签订了迫使日本开国的《神奈川条约》。海军准将向日本政府转交了美国总统赠送的33件礼物,其中就有一套蒸汽机车模型,大小是实物的四分之一。后来在横滨内由美国工程师指导进行试验,很多日本人前往参观,还有人体验乘坐。再之后有两个日本渔民因海难漂流到美国,在美国乘坐了真正的火车,他们回国后为幕府政权担任翻译,留下了关于乘坐火车的第一手记录。
从明治初年起,日本选择“脱亚入欧”,摆脱西邻的小农意识,在原本就欧化气息浓厚的横滨和神户,开始“欧化之人甚多”,因为欧洲洋人多居住在该2地区,再加上最早铺设的铁路,使之成为巨大的现代化展览橱窗。东京也因为铁路开通而吹拂洋化之风,那个时代,铁路和时髦的街区银座同被作为文明开化的象征。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铁路就没有日本的近现代化。
图解:14节的卧铺车厢属于第二代“蓝色火车”。当时用在九州开往大阪和东京的快线上。
铁路对于日人行为的影响显而易见。明治维新前,日人外出旅行,或步行、或坐轿,或骑马,后来又出现了马车和人力车,但这些都只是个体单独的空间移动。而铁路则不同,铁路将客车编组,除了能够大批运输外,采用共乘方式的火车,改变了人际关系。从前,日人很少与陌生人打交道,但在火车车厢,他们与陌生人相距咫尺之遥,甚至摩肩接踵,气息相闻,这些直接就拉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日本人的生活习俗也在变化,“洋货”、“洋风”、“洋俗”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铁路部门的报告中称:“由于铁路开通,许多旅客沐浴着大城市的新气象,接触新事物”,“有些人忽然变得很时髦,他的发型和服装完全洋式,风度骤然不同,甚至连他们每天的饮食、娱乐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铁路改变了日本人的时间观念。1873年前日本采用月阴历,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那时日人大多没有钟表,例如东京居民都是通过寺庙的晨钟暮鼓来确定钟点。农耕文化的时间观念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间笼统且不精确。这种计时方式不适宜列车运行。铁路打破了这一切。铁路运输部门率先采用国际上通行的24小时制。列车准点发车,旅客必须遵守乘车时间,以免误车。随即引进公历,将时间单位缩小到分秒,所以我们说,是铁路培养了日人如日耳曼民族一般的守时到近乎严苛的性格。
铁路交通的发达,使得蛮荒变文明,最典型的例子是位于东京西南部的伊豆半岛,在近代日本铁道开通前近乎蛮荒。但岛上气候宜人,风光绝美,又多温泉,宛如世外桃源仙境。而过去由于地势险要崎岖,荒山野岭,绝少人迹,古时曾作为犯人流放地,或者绝智弃圣的高僧选择的闭关修炼之所,但是铁路通车使得伊豆的交通便捷了,很快成为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
铁路发展史
我们眼前的这个建筑存在100多年了,始建于1891年,它不仅见证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还以铁路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九州铁路百余年发展的中心。
1891年,九州铁道公司在这里建了一个火车站,把这里作为九州铁道的始端。这个0公里标是复制品。0公里值得纪念。九州纪念馆的商店很多0公里玩具和纪念品。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从明治维新开始,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到1918年,其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在这个过程中,轻工业纺织业等通过机械化提高了产量,1897年,日本实现了出口超过进口,重工业的发展则依靠军工和铁路建设。世纪之交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给了日本发展军工的理由和机会,而铁路建设也得到异常迅速的发展,路网遍及全日国土,1882年,日本的铁路仅有278公里,到了1902年,20年扩大到6,800公里。
明治维新后,日人全盘西化,在英国人莫莱尔的建议下,京都到横滨的铁路于1870年4月动工,1872年10月全线竣工,这个项目莫莱儿任总师。当时修建铁路时,从测量,绘图,技师等,甚至火车司机,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由外国人来负责,在现场的日人仅为懂英语的日人,他们前来为外国技师和本土工人之间沟通交流作翻译。铺设铁路之后,火车列车也都需要从国外直接采购,而且是整车购买。
由于铁路建设周期长,费用大,有些官员对修铁路有顾虑,认为铁路是“失金之道”,“政府内乏救生民困苦之术,外无制外蕃跋扈之力,却忙于修建不急的铁道,令人难以理解。”如大藏相即财政大臣大久保利通起初就对修铁路心存疑虑,但在自己亲自乘坐火车之后,立刻改变态度。他在日记中写道:“百闻不如一见,乘坐火车不胜愉快。”从此他成了发展铁路的积极支持者。
铁路发展有其血腥的一面,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国力增强,此后打的两场战争,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日本建设铁路所需要的高额投入,很有一部分来自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海战胜利所获得的巨大利益,当时日本就决定,为了修建更多的铁路,日本铁道部要和军部合作并贯彻如下理念:“以铁路为军队开路,以军队为铁路铺路”。
铁路新干线
著名的日本铁路新干线也“血腥”,其表现为那条“杀出来的血路”。当然,今天日本铁路新干线成为了日人的闪亮名片。它的成功,缘于一个巨大的需求和一个心智强大的“新干线之父”。
河信二(1884-1981),1955年就任日本国有铁道公司总裁;新干线,即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从1957年研发,1958年内阁会议批准修建,1959年开始建设,到1964年投入使用,历尽艰难和压力,解决了诸多问题,包括从直流电改用交流供电模式,轮轨轨距从采用1,067mm的窄轨转为采用1,435mm国际标准轨等等,最后完成了这一重大创举。
当时,东海道线的运力问题“压力山大”。这条东海道沿线,聚集了全日41%的人口、7成的全日工业产值,以仅占日铁总里程2.9%的线路,完成了日铁全年运量的25%。新干线是十河信二拼老命做成的项目,他不惜利用包括贿赂、威胁、强权式人事调动,甚至黑社会恐吓手段,组建队伍,获批项目,特别是,在他的老朋友,时任财政部长的佐藤荣的帮助下,新干线项目从世界银行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贷款,虽然这笔贷款仅占总投资的15%,但是此举却将日本政府拖入了新干线的融资之中,让政府无法停建铁路,而只能不断注资支持。
更有趣的是,十河信二当时瞒报了大部分的新干线项目预算,以让预算看起来不那么“吓人”,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将其他的铁路项目资金挪用到新干线建设之中。这一如今看来应该入狱的做法,在当时却是合法的,因为日本国铁总裁具有“自由分配资金”的权力。
1963年,当新干线项目已成定局时,十河信二公布了之前的所有隐瞒行为,表示自己愿意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并宣布辞职。但是一年之后,随着东海道新干线在一片赞叹声中完工投产,对于他的所有责难和争议都烟消云散了。
建成后的新干线,时速达到210公里,使东京到大阪的时间由6.5小时缩短到3小时,实现了当日往返,这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休闲和商业习惯。
日本政府尝到了甜头,即开始大力建设其他新干线。新干线摇身一变成为了日本闪亮的名片,全球铁路界为之震惊。被誉为"日本经济起飞脊梁"的新干线给英、法、德、美、俄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予极大的刺激,日本在1964~2009年间一直是全世界高速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之后日本高铁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目前日本已建成了6条新干线,总通车里程达到2,145公里,在日铁各条新干线中,山阳新干线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
今日日本铁路
铁路,作为近代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可以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形态,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
日本的铁路发展,从一开始被迫接受,到初次建设,成为重要的国计民生行业,然后被裹挟进日本的对外战争之中,战后日本人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铁—铁路新干线,日本的人文也在铁道的高速发展中得到解放和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的许多首创对于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去过日本就能知道,日本各城市的铁路建设极其便利,JR、地铁、民铁等各大铁路公司严格、清晰地规划着每一条线路,使得日本的铁路网几乎完全覆盖了全日所有地方,铁道线路也一目了然。
从福冈的博多站,到北九州门司,我们来回所乘坐的“九州铁路”火车相当舒适,一路所见也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很佩服日本铁路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他们每天不厌其烦地做着重复性的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再看整个火车运行表,日人的一丝不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瀚林智库 《Roger观世界》专栏作家大罗杰简介
Roger, 大罗杰,瀚林智库《Roger观世界》专栏作家。
上世纪70-80年代在大学读书和教书,90年代起受聘担任全球500强企业职业经理人,直至退休。
退休后,Roger开始在国内外行走,或旅居或旅游。他爱旅游,爱摄影。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摄影记录风光。他用心去发现和体验生活和旅游的点点滴滴,用故事来讲述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与历史对话,以美文会佳友,Roger迄今已撰写数百篇旅游观世界美文,让读者伴随他的脚步,一起观世界。
Roger作品详见:www.hanlinglobal.com。